当前位置: 首页 > 课程实施 > 课程实施要求与评价建议

课程实施要求与评价建议

2013年05月23日 09:05:53 来源:山西省忻州市原平二小 访问量:6321

课程实施要求与评价建议

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是教学。教学有严格的工作程序和科学的规范要求。做好教学常规工作必须与教学研究联结起来,让研究融入到教学常规工作的各个环节中,用研究的眼光、研究的态度、研究的方式从事教学活动。课程评价以促进学生、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为根本目的,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。

一、抓好教学常规

    教学常规是立校之本,学校教学秩序正常稳定的基本保证,也是我们抓教学工作的永恒重点。因此必须扎扎实实地把教学常规管理落到实处,做到常规常抓,常抓常新,优化教学环节,提高教学效益。

管理抓落实。要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,增强问题意识,要经常深入一线把握教学情况,敏锐地发现教学存在的问题,找准教学质量提高的空间,并采取扎实的措施解决实际问题。积极地思考教学的前沿性问题,增强抓好教学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。

备课抓实效。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,备课要准确定位课堂教学目标,处理好三维目标的关系,教学目标的确立要体现知识与能力、过程与方法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;教案格式不作统一要求,但要坚持以利于教师课前钻研教材、研究学生,课后及时反思,总结补充。提倡教学案一体化设计,使教与学有机的融为一体;教学流程要遵循学生的发展需要,尊重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,由浅入深、由现象到本质、有实践到理论,水到渠成,自然合理。教案使用要具有针对性、灵活性、适应性和创造性。注重实效,避免形式主义。充分发挥教学能手、骨干教师传、帮、带的作用,适当的时候要专门召开教学能手、骨干教师发挥模范嘉宾头作用会议。结合教师的自身优势和本班学生的实际,倡导教学设计的多样化,促进教师教学特色的形成。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,集体备课制度是一把双刃剑,如果工作落到了实处,真正做到了人人参与,人人思考、人人发言,过程安排科学合理,问题得到圆满解决,备课记录真实详尽,对一名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,对学科成绩的整体提高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。但是如果流于形式,组织监督不力,不仅会挫伤部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,还会助长一部分教师等、靠、要的懒汉作风的形成。

课堂抓效益。课堂效益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,我们要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关键,要关爱了解学生启发学习兴趣,要以学定教有针对性开展课堂教学,积极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科学的教学模式,立足于学生的主动学习、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,努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,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,优化教学过程,注重教学效度,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广度和深度。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,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,扩大课堂教学的知识信息量,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。尤其是三四年级的教师要走地全校的前列,要起到引头的作用。可以说,高效课堂是教学方式的彻底改革,改革的目的是让学习成为学生的真正需要。

作业抓规范。作业布置要科学、合理,减少随意性,杜绝盲目性,提倡选择性,增强实效性。每次作业都要精选精编,认真批改,讲评到位,要充分发挥作业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作用。做到精选、精练、精批、精改。严格要求学生做到作业格式规范、书写工整。

辅导抓针对性。辅导是反馈教学信息、落实分层教学、对学生因材施教的有效手段。辅导要有针对性,要针对不同班级、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,注重个别辅导,做到定时间、定对象、定内容,要注意采用集中上课、面批、谈话等多种形式。教师要建立学生辅导档案和记录。

考试抓科学性。考试是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。监考、阅卷的组织工作要严密,保证给试卷以公正的评价;试卷的分析和评讲要及时,突出实效,要重视其对课堂教学的反馈作用。
二、加强教学研究

实践证明,以科研带动教学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、提升学校办学层次的必由之路。我们要牢固树立科研兴校的思想。开展教学研究必须立足校本,以务实的工作作风,走出单纯理论研究的误区,做到重心下移,与学校日常的教学工作、教师日常的教学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,紧紧围绕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,确立一些有研究价值、有现实意义的课题,深入开展研究,注重研究实效,在研究中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。当前,应紧紧抓住以下几个研究的重点:一是对班级管理要研究交流,二是期末复习要研究交流。三是省区课题要研究交流。开展教学研究,我们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,在教师的全员参与中加强专业切磋,加强信息交流,在研究中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,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,提高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。

、一年级入学后要关注习惯养成

   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:什么是教育,简单一句话,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。一年级的新生刚刚结束了幼儿园生活,步入一个全新的阶段,这个阶段的任务要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,开始了小学教育。这个阶段是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,为后续学习铺路搭桥,做好准备。人生最重要的习惯都要在这个阶段养成的。我们知道:习惯的好坏,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习,而且还影响孩子的生活、性格、行为等,甚至会影响孩子的将来。

    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,年龄小,依赖性强,动手能力差,没受过正规的教育训练,处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时期,对新的生活充满好奇,自我约束能力差,有意注意缺乏长久性。为此,内容上要坚持循序渐进,刚开始要以常规学习习惯如按时上学,按时完成作业,上课用心听讲,积极举手发言,及时改错,保管和整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品,合作学习、课外阅读、认真书写等习惯为主,不要太难太多。

    在培养方法上坚持起点要低,要象对待幼稚苗一样用心呵护,要有足够的耐用心,要充分考虑孩子的承受能力。这样孩子才能树立信心,步步走好。其次是教师提出的习惯要求不能太空洞,太笼统,要细,要实,要让孩子一听就懂,知道做法,操作性强,做到有一个口令就对应一个动作。再则,检查要勤,一年级的学生,持久性差,意志薄弱,在习惯培养过程中,恶习有时会卷土重来,容易出现循环往复的现象。要充分认识培养良好习惯是一项长期的、艰苦的工作。心理学家研究发现,一个行为如果能自觉的坚持三个星期,那么这个行为就在他的身上生根发芽了。因此我们要经常检查督促,努力帮助学生坚持三个星期,直至习惯养成。每个人通过努力所做的事都急于想知道自己会得到人们怎样的评价,一年级的学生更是如此。我们把握他们的这种心理,在训练、检查过程中好的、进步的及时表扬,有问题的要及时纠正。另外就是尽快召开以《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》为主题的家长会。争取家长的配合支持。新的一年、新的学期开始或孩子进入新的学习环境时,会有一种新的意识、新的能力,脱胎换骨,此时家长因势利导,当会旗开得胜。起到很好的效果。

四、培养大批优质毕业生

毕业生是一个学校的窗口学生,毕业班是一个学校的窗口年级,总结这几年的经验,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点:一、抓班风、学风建设,为学生营造一个人人争上游、人人求进步、不比基础比进步,齐心协力,互帮互学的学习氛围。二、要“巧干”加“苦干”搞好分类指导,注重培优补差。三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。

五、关于考查课程

结合上学年教学实践探索,把考查、竞赛与节日结合在一起,第一学期与“迎新年”结合,第二学期与“庆六一”相结合。既为节日增添氛围,活跃学校文化生活,又促进学生乐于学习,把学业考查落在实处。这就是以查促教、以赛促学、查赛合一,整体推动。

二〇一二年八月十一日

编辑:杨月仁
评论区
发表评论

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
搜索框
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
郑重声明: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,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,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。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,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;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,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【通知—删除】义务。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,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,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。原平市第二小学 特此声明。